赛秦公考为大家带来了2025年5月10日上午陕西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(综合岗)及参考答案:很多人都说选择大于努力,目前对于广大干部而言,也存在着选择的难题。干部内部遇到问题,有的人选择持续钻研,有的选择转岗转向,你怎么看?
"选择大于努力"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,但对党员干部而言,"选择"与"努力"从来都不是对立关系。面对题目中提到的两种选择方式,我的理解是:无论是持续钻研还是转岗转向,本质上都是干部担当作为的不同表现形式,关键在于以怎样的初心做选择,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选择的价值。
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"干事担事,是干部的职责所在",当基层遇到征地纠纷时,有的干部翻阅30年土地档案找到政策依据,这是深耕的担当;当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时,有的干部主动申请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,这是突围的担当。只要选择是为了群众利益、工作需要,两种路径都值得肯定。2020年陕西某县柑橘滞销,农业干部既有人连续45天跑通冷链物流,也有人转型直播带货,最终殊途同归破解困局。
我们党的干部工作条例明确指出"干部是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"。脱贫攻坚期间,云南大关县"白发干部"李忠凯扎根乡镇11年;航天团队中35岁技术人员主动转岗新型研发领域。这说明:在核心技术攻关时需要"钉钉子精神",在改革深水区则需要"转型突破思维",服从组织安排的选择永远比个人倾向更重要。
当前陕西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,对干部能力提出了"既要专精又要复合"的双重要求。就像西安高新区推行的"岗位AB角"制度,既要求干部精通本职(持续钻研),又安排参与专班攻坚(跨领域锻炼)。这启示我们:要把每一次选择都当作能力提升的契机——深耕时积累专业深度,转岗时拓展视野宽度,最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温度。
与其纠结"选择与努力孰轻孰重",不如牢记"共产党员是革命一块砖"的初心。只要我们始终把"人民需要"作为选择的坐标系,把"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"作为价值准绳,那么无论是像张桂梅校长坚守华坪女高40年,还是像焦裕禄同志临终前还在规划兰考新蓝图,每一种选择都会闪耀出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光。
回答完毕,谢谢考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