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蕴含哪些关键历史考点?

赛秦公考
2025-09-10

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,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召开。此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是公考常识模块的高频考点。深入剖析其核心内容,有助于考生系统掌握关键知识点。赛秦公考将进行说明。


一、会议背景与核心任务


抗战初期,王明从共产国际回国后,因对形势判断失误,陷入右倾投降主义误区。他提出“一切经过统一战线”“一切服从统一战线”的主张,忽视独立自主原则,给抗战事业造成损失。为总结经验、纠正错误、明确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,中共召开六届六中全会。会议核心任务是统一全党思想,确定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,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战略指引。


二、会议成果与重要决议


全会通过多项重要决议,包括《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》《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》等。这些决议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,批判了统一战线中的关门主义和投降主义偏向。同时,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,设立南方局和中原局,由周恩来任南方局书记,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,结束了王明对华中地区的错误领导,从组织上保障了党的路线执行。


三、会议意义与历史贡献


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蕴含哪些关键历史考点?


六届六中全会具有深远历史意义。首次提出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”命题,强调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环境结合,反对教条主义。毛泽东在会上作《论新阶段》报告,系统阐述这一思想。会议还首次完整提出民主集中制“四个服从”原则,即个人服从组织、少数服从多数、下级服从上级、全党服从中央,为党的组织建设奠定基础。毛泽东曾评价:“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。”

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纠正错误、统一思想、提出新命题,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。备考时需重点掌握会议背景、成果和意义,理解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关键作用。赛秦公考认为掌握这些考点,有助于提升公考常识模块的答题准确率。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